世界历史上有哪些不分男女老幼全部上战场战至最后一人的事情
南宋末年,在元蒙王朝征伐世界的脚步下,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陆上文天祥被俘,崖山被完全包围。皇帝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丞相陆秀夫见无法突围,盛装朝服,跪于幼帝面前曰:“中兴路绝,当赴国难”,背负幼帝跳海自尽。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崖门海战之后一天,海上浮尸10万。
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汉民族第一次被外族完全统治。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海战中结束后,中华民族自唐宋两朝发展的科技,文化瑰宝悉数沉入大海,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崖山海战结束后,汉族整体被奴役,汉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受到史无前例的打击和破坏。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管理的朝代,中国文化巅峰的时代,这些都随着宋的灭亡而凋残。数十年的抗元斗争最可怕的是消耗掉了汉民族最精英的人群。那些有血性、有骨气、有胆量的人们都被大面积消灭,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已经灭亡,宋朝的户籍簿上3/4的汉人都被屠杀。当时的汉人的社会精英要么隐居海外,要么投海自尽。蒙古军队占领中国北方时,其种族灭绝手段极为恶劣。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屠城记录。
新会女儿香不香,油盐酱醋拌生姜。
历史上有很多名将守城战都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张巡,比如史可法,那些著名的和不著名的,全城的男女老幼为了保护家园不被侵略而作出的牺牲,尽管很多都不懂什么大义。为什么我着重说新会城?因为我至今也不明白,当时的新会人是怎么想的。
李自成兵败之后,满清入关。南明只能在满清八旗子弟不适应的南方默默的积蓄力量,以图收复汉人河山。其时有名将李定国,率军东征,收复大量失地,眼看南方光复,北伐在望,途径新会,遭遇鞑子和满城汉人的顽强抵抗。
李定国大兵围城,新会男女老幼齐上阵,帮鞑子守城,鞑子突围无望,死守城池而缺粮。新会人献粮解围,奈何围城日久,粮不足而吃人。新会人选出老弱病残以冲军粮,鞑子嫌此肉不好吃,新会人便朝年轻女子下了手。天天有娇嫩的少女被下锅,若是不喜欢煮的,还有片下来的肉,拌着葱姜蒜,蘸酱吃。直到鞑子援军来到,新会城中再无女儿家。李定国徒呼奈何,决定退兵。至此,南明再无北伐希望。为缓解满汉矛盾,树立拥清榜样,满清大肆封赏新会人,时人再遇新会人,便有讽刺:新会女儿香不香,油盐酱醋拌生姜。
这个事情不知道算不算符合你的要求。可到了现在我还是不明白。满清入关才多久?要跪舔成什么样才能作出这样的事来?国仇家恨,都不如要赌来的那个前程?
现在网上很多人都说这个事情是谣言,没证据。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看到有诗曰:
可怜窈窕三罗敷,肌如冰雪颜如荼。再拜乞充军庖厨,解妆请代姑与夫。
妾尚年少甘且脆,姑与夫老肉不如,请军先割妾膏腴,味香不负君刀俎。
食之若厌饶,愿还妾头颅,姑老夫无子,妾命敢踟蹰。
1218年,蒙古商队用500峰骆驼驮着金、银、丝绸、驼毛织品、海狸皮、貂皮等贵重商品,带着成吉思汗给花剌子模国王的信前往花剌子模。
商队行至锡尔河上游的讹答剌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后,因守将贪财,将商队扣留,并派人报国王摩诃末说,商队中有奸细。摩诃末便下令处决商队成员,并没收其全部财物。商队成员中只有一人逃出,返回向成吉思汗报告了商队被害经过。
成吉思汗大怒,于1219年率20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
蒙军长驱直入后,除了在讹答剌城遭遇顽强抵抗之外,其余都投降或根本无法抵挡。很快,蒙军杀到了花剌子模的腹心。
花剌子模有两个都城:旧都玉龙杰赤(今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尔坚奇),又称花剌子模城;新都撒麻耳干(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在两都之间,是花剌子模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不花剌城(乌兹别克斯坦布哈剌)。
成吉思汗计划:从中间突破,拿下不花剌,切断新旧两都的联系,再对两都各个击破。
公元1220年四月初,成吉思汗率中路军到达不花剌城下。守城军队有两万多人。他们见蒙古骑兵浩浩荡荡开来,十分恐惧,只坚守了三日,就想弃城逃跑。一日夜间,不花剌城守军弃城向西南逃跑,蒙军在阿姆河岸边追上逃军,将他们全部消灭。第二天,不花剌人开城投降。但有部分勇士不降,退到内城坚守。这样战斗了几天,成吉思汗下令把整个市区烧毁。守军陷入绝境,内城终被攻破。蒙军将城墙、外垒统统荡为平川,所有青壮年人都被强征入军,随同蒙军攻打撒麻耳干等城。
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已经被吓破了胆,当听到蒙军已向首都开来的消息,国王竟先逃跑了,军心动摇。成吉思汗知道城坚难攻,便先用几个月的时间进行扫清外围的战斗。攻打都城的战斗历时八天。战况非常惨烈,战至第六日,蒙军大队开进城内。第八日,肃清了坚守内堡的战士。战后,撒麻尔干成为废墟。
国王摩诃末逃出首都后,一直被蒙军追击,最后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惊困交加,很快在岛上病死了。
接下来,轮到蒙军攻打玉龙杰赤了。这里发生了符合题主所说的战争:不分男女老幼全部上战场战至最后一人。
此时玉龙杰赤已是一片混乱。花剌子模人又重新集结了月10万军队,驻守玉龙杰赤。札兰丁(新国王)也来到玉龙杰赤。局势刚稳定,玉龙杰赤内出现内讧,札兰丁和两个兄弟相继离开玉龙杰赤。旧都人心再度大乱。
现代战争史上就单场战役而言,列宁格勒战役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最伟大的战斗,八百余日的围城战中列宁格勒几乎断绝了一切补给来源,德国人以为围而不攻列宁格勒在耗尽补给之后战斗意志一定会崩溃。事实是在列宁格勒围城战中,军民伤亡的六十多万人中只有不到2%来自于德军炮火和轰炸,剩余98%全部死于饥饿,即使是这样,列宁格勒还是熬过了莫斯科的胜利和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最终迎来了援军。
由于德军在苏德战场遭受惨败,人员和物资损失巨大,希特勒认为德国只有通过对苏战争获得丰富的战略资源,才能实现其独霸全球的计划。1942 年初,德军调整作战部署,将进攻重心放到苏德战场的南线,企图攻占苏联重要战略中心城市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战略物资运输,将莫斯科和南方地区隔离。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西岸,是横贯欧亚两洲的咽喉,也是苏联南部着名的工业中心、军事工业基地和粮食仓储地。1941 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这里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惟一通道,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当时,苏德战场上共有德军 600 多万人,苏军 500 多万人。德军主要投入 B 集团军群,即第 6 集团军、第 4 坦克集团军以及意大利第 8 集团军、罗马尼亚第 3、第 6、第 7 军,并配备第 4 航空队担负空中支援,计划于 7 月 25 日攻占斯大林格勒。苏军于 7 月 12 日编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下辖 7 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空军第 8 集团军。方面军战役部署为 1 个梯队,辖第 62、第 63、第 64、第 21 集团军;1 个预备队,辖第 28、第 57 集团军。两军力量对比,德军在兵员、飞机、大炮方面占优势,苏军在坦克和战舰数量上多于敌人,但苏军还拥有强大的防御部队和后续梯队......
1941年8月下旬,希特勒在北翼调集了32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 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攻势,扬言要在9月1日占领列宁格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
德军起初期望能够用轰炸和饥饿困死守城军民,为期875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列宁格勒内的公共设施、水源、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非战斗人员死亡,以及至少140万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人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
最终苏军以伤亡33万余人以及非战斗人员伤亡上百万的惨重代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战胜了德军。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场上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此役从 1942 年 7 月 17 日开始,历时 6 个半月,苏军粉碎了希特勒的重点进攻,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德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而为整个法西斯阵线走向最后的崩溃奠定了基础。
你好,看到你的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
1.史可法的扬州保卫战:作为明末名臣,他在北京被攻占后,拥立福王为弘光帝,后弘光元年的时候,清军大举进攻扬州,史可法是带着扬州军民是奋力抵抗,后来是城破,史可法因为拒绝投降被害,当时军民也是全上阵了,符合问题的要求,可怜最后发生扬州十屠。
其后,比较惭愧了,想起莫斯科保卫战等,都不符合你说的,就不举例子了,小小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也是督镇史可法带领下的扬州保卫战。
弘光元年(1645),清兵在多铎率领下分兵毫州、徐州两路向难推进,直至扬州。史可法收兵退守扬州,同年四月十八日有明降将李成栋率清军包围扬州,史可法急令各镇派兵支援,无回应,四月十九日,多铎率大军到达扬州,扬州已被水陆重重包围,史可法向弘光皇帝求援,弘光不理。四月二十一日,南明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拔营降清。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试轰扬州,史可法血书告急朝廷,未得回应。南明各镇兵马不听史可法指挥调度,当时清军至少十万人,扬州仅有万余人而已,史可法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决心抗战到底。多铎连发五封书信劝降,而史可法不启封便付之一炬。二十五日扬州城弹尽粮绝城破史可法被俘,多铎百般诱降未果。史可法对多铎说:“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做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第下,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态不可屈,我意以绝,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州百万生灵,不可杀戮”从容赴死终年45岁。
据史可法纪念馆馆藏资料记载,保卫扬州战斗中百姓踊跃参战。有的协助士兵抢修防御工事,有的协助士兵巡城,妇女老幼齐齐出动搜集砖石、石灰、赶制刀枪弓箭,退职武将樊大刚召集一批志士加入城防,其母亲为免去儿子牵挂,一头撞死在了石碑上。三百多扬州少年自法组织起来到处伏击清军,全部战死。城陷后城中以成人间炼狱,百姓尸体堆满了扬州城,残肢断臂血流成河一派地狱之景,五月二十五日,清军接到多铎命令就此封刀,和尚们才接到命令开始收集和焚烧尸体。当时统计共有80万人死于这场屠杀,还不包括落井投河闭门自焚及在偏僻处自缢的人。
史可法固守的扬州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也是清军入关以来首次遇到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
提问的内容是指全员上战场,并战至最后一人的例子。评论区现有答案均不准确。列宁格勒保卫战既没有全民上阵(战前与战争过程中,苏联都组织疏散了城内的平民伤员),且获得了胜利。南明的扬州保卫战也不是全员上阵的,其他以抗战国军为例,更离谱。这里说两个,都发生在古代奴隶制社会的欧洲,古罗马时代。一是第三次迦太基战争中的迦太基城市保卫战,古罗马军队围攻当时的迦太基古城,全城人口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投入最后死战。最终失败城陷国灭,国家和人民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二是古第二以色列王国的马萨达要塞保卫战。还是古罗马时代,当时以色列地区的人民为反抗罗马暴政,起义成功后后再次建立王国,罗马出兵反攻,历经苦战,镇压了大部。以色列王国残余力量全部退入当年极其易守难攻的绝壁坚城-马萨达要塞。罗马军队围攻数年,终于陷落。要塞内无分男女老弱,全部战死或自尽!罗马人连一个活口都没找到。数千年过去,现代以色列国重新崛起,马萨达要塞遗址成为国家历史名胜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基地。以色列每年的国防军新兵入役仪式内容之一,就是在遗址旁宣誓:牢记苦难历史,矢志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