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冷空气怎么来的这么早
今年的秋分是今日,还说是124年里来得最早的秋分。
秋分虽来得早,不知你说冷得早是南方的哪里?如受台风影响就另当别论。目前广州市的气温也不低,看手机还停留在摄氏32度。下午2点半太阳还猛着啦,一点都不见冷呀!还要穿短袖衫短裤,一般人出门那汗还冒得一塌糊涂,室内中午起到清晨5点仍开上大半天的空调,人才觉得舒服。
今年从夏季开始,全国就少有炎热高温,除了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火炉属性”明显以外,全国大部份地区都相对凉爽,这主要与今年的雨水丰富有关,而长时间凉爽就给人造成了“冷空气早来”的假象,其实这个时间冷空气进入我国属实正常。
纵观我国气象历史,每年9月份都是西伯利亚冷空气向南移动的开始,而当前已经9月下旬,且今年秋分创124年最早记录,故冷空气出现并不意外,加之古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9月份全国大部都有连绵秋雨,这也增加了早晚天气凉意。不过,今年冷空气南下显然更迅速、更强烈,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距平值波动较大。
上图是我国近10天气温距平实况图,可以明显看出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蓝色昂然,负距平差值比较大,大部分差值在-4~-2之间,局部最高差值在-6~-4之间。什么意思呢,就是近10天的平均气温,要比总平均气温要低上2--6度,单看数字不是特别大,早晚间的气温差值也比这个数字大,但别忽略这里的负距平是指平均气温,而不是指最低气温,这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前正在遭受冷一股空气“袭击”,且袭击范围比较大,如此一来就不得不分析此股冷空气形成的原因。
往年9月中下旬,南下的冷空气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很少会向南跨越长江,根据气象数据查询,近10年当中,只有2012年长江以南在9月下旬正式入秋,其他时间都是要等到10月上旬,今年长江以南正式入秋足足提前了一个周,原因与冷空气南下的路径有关。由于地球自转会产生偏向力,故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南下过程中也会同步东扩,冷空气进入我国时一般是从内蒙古经过,进而率先影响华北地区,因此9月下旬的入秋更多指华北,且冷空气经过华北时完成了能量交换,冷气团温度有所升高,再向南就不足以影响长江以南。
但本次南下的冷空气不同,没有经内蒙进入华北,而是在黄土高原以西,经过关中盆地,再翻越秦岭,直接侵入了长江中下游,这使得长江中下游气温剧降,直接“一秒入秋”。而为什么这股南下的冷空气没有经过华北,而选择走直线南下呢,原因则与当前华北、东北地区也活跃有气团高压有关。冷气团在物理性质上属于闭合环线,气压由内而外降低,中心气压高故属于冷高压,而冷气团过境线路受气压梯度、等压线密度等因素影响,只要运行路径上有其他气团高压阻路,那冷气团就会选择绕路,这也就出现了上述冷空气向南直入的现象。
至于问题描述中还问:今年会形成“拉尼娜”事件,是一个寒冬,长江中下游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提前入秋 ,关系不大,因为拉尼娜现象当前还并未正式生成,只是预测2021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增加,拉尼娜未正式形成之前,对我国的气象影响比较低,更准确的讲是鞭长莫及。且拉尼娜现象对气象的影响主要是辅助手段,影响主要出现在冬季,不会出现在初秋,自身并不带有冷空气,冷空气的来源还是在极地、西伯利亚。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近来影响全国的冷空气较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然而南方地区的偏暖程度却是历史罕见。据气象预报,未来一周,江淮、江汉等地最高气温都将升至15℃以上,而江南多地最高气温将达到20℃以上甚至25℃,不少地区较常年同期偏暖接近15℃。
有“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根据有关报告,在这几个月月发布的最新厄尔尼诺数据报告显示,也就是说稳定之中,没有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如今的全球气候状态是没有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陆地海洋区域都保持稳定之中。
不过,虽然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出现,但是它的监测值一直是“居高不下”,这才是最令人担心的,海洋表面温度表现十分的异常,这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在接下来可能出现一个新的波动。
厄尔尼诺现象
从长期的监测值来看,在中东部热带太平洋Ni o3.4地区,海表温度(SST)确实有异常的情况,但是并不大,这是与长期平均值的相对比给出的差异,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在11月底的时候,Ni o3.4值一直在0.5°C附近徘徊,最近的SST异常一直在0.3°C附近徘徊,虽然看上去具有发展厄尔尼诺的可能性,但是尚不足以升为厄尔尼诺(ElNi o)现象的出现,但肯定高于平均值了。实际上,在我们看到的最西端的Ni o4区,SST也是异常的,有时段都达到了0.9°C,所以明显高了不少,这样综合数据来看,厄尔尼诺监测区域的值是走向偏高的,在2020年的时候,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再次出现,其中预测的可能性达到了80%的概率,并且它将于2020年底达到顶峰,可能导致全球年平均气温升幅在2021年创下新纪录。
秦岭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秦岭山脉对气候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作为中国南北两大水系——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同时也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在地形上,秦岭成为了南北之间的屏障,对气候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
首先,秦岭的海拔高,对冷空气南下和暖湿气流北上都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这种阻挡使得潮湿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到西北,导致北方气候相对干燥。同时,秦岭也阻挡了北方的寒潮,使其不能长驱南下,从而减小了寒潮对南方的猛烈侵袭。这种作用使得秦岭以南和以北的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秦岭以南,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高,降水丰富,气候湿润。这里的河流不会结冰,属于亚热带气候。植被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而在秦岭以北,则是著名的黄土高原,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这里的气候属于暖温带,植物主要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含钙质。
此外,秦岭对水汽也有阻滞作用,使得其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而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下。南坡相对温暖湿润,拥有从亚热带到亚寒带的5种气候类型;而北坡则相对寒冷干燥,拥有从暖温带到亚寒带的4种气候类型。
总的来说,秦岭山脉的存在不仅改变了中国大陆的自然格局,还带来了强烈的南北气候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气温、降水、植被等方面,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
秦岭挡住北方冷空气吗
秦岭山脉对中国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它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南下,使得中国南方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同时也使得中国北方地区的气温相对较低。
具体来说,秦岭山脉位于中国中部,东西走向,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在冬季,北方冷空气会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地区南下,经过秦岭山脉时,受到山脉的阻挡,冷空气的速度会减缓,气温也会有所下降。因此,秦岭山脉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气温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秦岭山脉并不是完全阻挡北方冷空气的南下,而是起到了一定的阻挡和减缓作用。在冬季,北方冷空气仍然会南下,只是速度和强度会有所减弱,从而使得中国南方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同时,秦岭山脉也会对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增加南方地区的降水等。
秦岭成为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原因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华的祖脉和基因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秦岭北麓却是秦岭的核心中的核心,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亘古以来,蓝田猿人、半坡氏族、炎黄文明以及周、秦、汉、唐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皆孕育于秦岭北麓,繁衍于秦岭北麓,发展壮大于秦岭北麓。在今天和今后,拓展繁荣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秦岭北麓也起着绝对的支撑作用。
在秦岭北麓,不但有数目众多的秦岭名山,还有非常著名的“秦岭七十二峪”。在今天“秦岭七十二峪”已是秦岭的重要代名词。七十二峪更是陕西人民最喜爱的健身休闲旅游目的地,是关中人民的后花园,也是陕西旅游资源最集中,游客复游度最高的地区。
秦岭七十二峪在整个秦岭的面积中只占有极少的比例,但秦岭七十二峪却是秦岭里的精华中的精华,是国宝中的国宝。如果我们对大秦岭中最重要和精华部分秦岭北麓都不了解、不熟悉,对身边的秦岭七十二峪都不完全知晓,那就更无法去认识秦岭的价值和重要性了。贪大贪全不一定是好事,但掌握精髓和精华是当今快节奏的一条铁律。
在秦岭北麓,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深切的山谷,他们被称为秦岭七十二峪。秦岭七十二峪在今天已经是陕西秦岭重要的代名词之一,秦岭七十二峪对关中城市群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秦岭北麓到底有多少条峪道?峪道内都有什么资源?峪道对关中人民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等等问题,从古至今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答案。
秦岭北麓千沟万壑,当然不止七十二峪。中国历来有用语的习惯数字,比如三六九、三十六、七十二。因此,秦岭北麓的峪口比较多,无法准确统计,后人就以七十二峪来代替,在概括的基础上极言其多而已。
秦岭阻滞气流运行,使中国南北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夏季,大秦岭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其以北的气候干燥。在冬季,大秦岭阻滞北方寒潮南侵,减轻了南方遭受冷空气侵袭的强度。由此,大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成为中国的“中央空调”。
为啥冷空气从北方来
因为我国冷空气主要受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因为冬季时,西伯利亚高压形成,把寒气顺着温差大的地带南下,导致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骤降并带来降雪等恶劣天气。此外,西伯利亚高压也是我国污染物外输的重要扩散路径之一。
冷空气最初都来自北冰洋地区,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地区得到加强。因为这些地区的纬度高,冬季黑夜漫长,白昼很短,日照时间非常少。在极地,甚至会出现极夜,太阳从不露脸蛋。因此,大地从太阳那里得到的热量十分微弱;而夜间,地面却向太空辐射损失许多热量,近地层大气随着地面不断冷却,气温越来越低,冷空气堆积在一起将变得越来越多。
这一团温度极低的冷空气堆在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将自北向南推进,影响蒙古国、中国的北方、中国东部或中国大部地区。
为什么冷空气从北方来呢 ?
因为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西北面是亚洲大陆中心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大陆的热力差异比海洋大,所以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冬季时在西伯利亚形成冷高压,而我国的东面是太平洋,海洋是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冷空气从西面的陆地吹向东面的海洋。
因为北半球的冷空气都来自北方西伯利亚和北极,冷空气气压大热空气气压小,所以北方的冷空气会往南吹
冷空气来源于地球的两极,接受太阳光照最少的地方。
当北半球位于冬季时,北极点是处于极夜状态,一直是黑夜看不到阳光的,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最冷。而气温低的时候,空气是往下降的,因此北极点空气密度最大。
与此同时,从北极点向赤道这一路,气温是逐渐升高的,气温高时空气上升的。因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空气密度的不均匀,北极点低海拔的冷空气自北向南流动。
这一团温度极低的冷空气堆在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将自北向南推进,影响蒙古国、我国的北方、我国东部或我国大部地区。所以,冬天来的就是北方的冷空气。
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海拔高,同时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是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如同冷空气的"加油站"。
冷空气在此加强堆积、积蓄能量,然后在高空西北气流引导下,最终爆发并不断南下入侵我国。
入侵我国的冷空气或者更强级别的寒潮,大都来自极地海洋或欧亚大陆西部和西伯利亚、蒙古等地区,所以冷空气从北方来
地理上有一种现象,就是冷空气的行进往往比较爽快,气势恢宏,而暖空气往往边走边停.
在我国,冷空气的行进相当迅速、强劲,往往在冬天从北方的蒙古高压产生冷空气的源头,并且一路南下,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的南部地区,情况严重的时候就被称作寒潮.
但是由于我国有一些东西走向的山脉,比如秦岭,南岭,贺兰山……所以对冷空气南下还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如果是在美国,它几乎没有东西走向的山脉,经常可以看到冷空气南下时受不到丝毫的阻碍,因此灾害非常大.
通常来说,我获得南部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已经属于热带地区,从北方来的冷空气已经影响不到,但是当冷空气极强的时候,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最近这段时间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况.
秦岭山脉挡住冷空气有哪些省份
秦岭山脉位于中国中部,横跨陕西、甘肃、四川和陕北南部。它的东侧是陕西省和河南省,西侧是甘肃省和陕北南部。秦岭山脉远古时期形成,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自然屏障,它挡住了大部分的西北冷空气。因此,陕西、甘肃和四川等省份都受益于山脉的屏障作用,享有相对温暖的气候。这些省份的冬季通常比内陆其他地区要温和,而且夏季也较为凉爽。
为什么冷空气不能过秦岭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重要的气候分界线。秦岭的存在对水汽和冷空气都有阻滞作用。秦岭南坡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北坡则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由于南坡温暖湿润,北坡相对寒冷干燥,因此秦岭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屏障,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能被秦岭阻挡,只有当冷空气的强度和速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才能跨越秦岭。同时,气候系统是相互作用的,一个地方的气候还会受到周围地区的影响,所以不能简单地将秦岭作为一个绝对的障碍。
当冷空气到达南方时,途经秦岭,秦岭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冷空气南下的时间,无法完全阻挡。秦岭是中国南北两方的分界线,海拔高度3000多米。当冷空气到达秦岭时,冷空气会随着海拔不断攀升,堆积。如果冷空气力度不够,则无法翻越秦岭到达南方。如果冷空气力度足够强盛,冷空气力度则完全可以越过秦岭海拔,到达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