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以色列军方轰炸哈马斯的火箭弹生产车间和军工厂
7月5日晚,驻加沙地带的巴勒斯武装人员,向以色列南部发射了3枚火箭弹,其中一枚被以色列部署的“铁穹”防空系统拦截。
尽管火箭弹落地爆炸以后,并未造成人员伤亡,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火箭弹袭击一定是哈马斯所为,但以色列却咬定哈马斯应对此事承担责任。
于是,以色列空军的战机和武装直升机,在当晚稍后就轰炸了巴勒斯坦哈马斯位于加沙地带北部的多个军事目标,摧毁了哈马斯组织火箭弹生产车间和一处兵工厂。
巴以冲突,事实上已经由来已久,源自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贪婪,决意启动吞并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的计划,巴勒斯坦人当然不愿意了,尽管没有什么强大的工业和军工能力,但依仗背后有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巴勒斯坦有多股武装力量一直在背后对以色列进行袭击。
实施诸如火箭弹袭击、路边炸弹袭击、汽车炸弹袭击,甚至是非常残酷的人体炸弹袭击等,让以色列国防军和民众防不胜防,双方就难以和平相处,大大小小的袭击和轰炸就从未停歇过,成了全球非常著名的热点冲突地区。
由于以色列强行启动他国提出的“和平计划”的规定,对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行使所谓的“主权”,遭到了巴勒斯坦哈马其组织的强烈抵制和抗议。
哈马斯以色列发出了非常严厉的警告,那就是以色列的行为是对“巴勒斯坦宣战”,哈马斯唯有抵抗到底,绝对不会对以色列采取妥协政策。
正因为巴勒斯坦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各派武装组织的抗议和抵抗,以色列和他国未就“和平计划”达成一致,本月初时,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宣布,将暂缓执行原定7月1日实施的领土扩张方案。
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心结,暂时是难以解开的,双方的博斗必将持续进行下去,以色列国防军强大,民众也草木皆兵,对巴勒斯坦的警惕性非常高,针对巴勒斯坦哈马斯等武装组织的袭击有足够的防御手段,用昂贵的防空导弹来拦截来袭的廉价土制火箭弹,全世界中以色列是唯一的一个国家,、体现了以色列政府对军人和民众生命的高度重视。
凭借强大的科技力量,以色列早就成了全球发达国家,而巴勒斯坦却仍然一贫如洗,缺乏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仍然是个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地区,大量的年轻人失业,无所事事,浪迹街头惹是生非,打打杀杀,长此以往,对地区发展不利,唯有和平、和解,才是巴勒斯坦的真正出路。
现在的世界格局就是这个样子,落后就要挨打,以强欺弱实属常态?而见怪不怪事实存在。
什么公理,什么联合国宪章?都是需如摆设。请问?以色列人在中东地区侵犯打击了多少个国家谁来管谁来问?
美国西方势力的国家又侵占领了多少个国家又有谁敢管敢问?
世界上弱小的国家只有团结起来自立自强才能摆脱列强国家的纠缠和利用,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据俄卫星通讯社消息称,以色列军方7月6日表示,在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领土方向发射3枚火箭后,以军对哈马斯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这是以色列最近发动的第二次打击。就在6月27日,以军还轰炸了哈马斯武装位于加沙地带南部的一个火箭弹生产车间和一个军工厂。这说明以色列打击哈马斯毫不手软。
以色列的领土完全是抢来的。因此当以色列刚刚建国时,就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围攻。不过在西方支持下,经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硬是立足了脚跟,逼得中东各国与其签订了和平条约。但作为冲突前沿的巴勒斯坦却没有跟以色列握手言和,双方经常一言不合就开打。
以色列为什么要打击哈马斯呢?不是为了石油,因为加沙地带没有石油,也不是为了抢占土地,加沙地带还是以色列主动退还给巴勒斯坦人的,其目的就是要以土地换取和平。当然,以色列打击哈马斯也不是为了政治利益,毕竟打仗不是好玩的。如果打赢了一切好说,如果打输了,执政者将会面临下台的风险。
因此以色列攻击哈马斯有着其他动机,这个动机就是维护自身国土安全。在以色列看来,国土安全高于一切利益,只有国内和平了,才能实现稳定发展,毕竟凭借犹太人的财力,完全可以将以色列打造成一个中东最富裕的国家。
但哈马斯却不给以色列这个机会。哈马斯一直以推翻以色列政权为己任,他们打仗的口号就是,绝不妥协,拒绝停火,除非以色列人从地图上消失,不然就不死不休。正因为如此,哈马斯一直在攻击以色列,无论是军人还是民众都是被打击的对象。而且哈马斯手段很残忍,像什么人体炸弹,火箭弹,只要能消灭以色列人就是好武器。
对于哈马斯来说,只要有人支持自己打击以色列人都是可行的,但如果放弃武装斗争,与以色列进行和谈那就坚决不行。因此当哈马斯遭到损失后,就会喊停火,而停火的这期间,他们又会补充火箭弹,导弹,重建被以色列摧毁的许多军事设施。
所以,以色列对哈马斯恨得咬牙切齿。但却没有办法将其彻底消灭。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哈马斯得到了巴勒斯坦人的支持,一旦他们打输了,就可以化装成平民躲入巴勒斯坦人群中,这为甄别谁是武装分子的工作带来了麻烦。正因为有几百万巴勒斯坦人支持,所以哈马斯就好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总会卷土重来。
其次,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如果以色列不顾国际法,对巴勒斯坦人采取屠杀行动,必然会遭到千夫所指和唾骂,一旦国家名声坏了,以后还怎么混。最后,巴勒斯坦人的靠山是整个阿拉伯国家,如果消灭了哈马斯,一定会被围攻,届时以色列能不能扛得住,还很难说。
由此可见,以色列要想一次性灭掉哈马斯,并不现实。所以内塔尼亚胡政府只能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给哈马斯施加压力。一方面借助美国力量,逼迫哈马斯签下城下之盟。另外一方面,采取军事打击,经济封锁的方式不断削弱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动摇其民意基础。从目前迹象看,以色列已经暂时达成了初步目标,让哈马斯武装元气大伤了,按照这种趋势下去,未来就算将加沙地带纳入版图都是有可能的。
第二次中东战争经过是怎样的
战争背景: 开战前,以军有军队10万人、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
而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坦克530辆、火炮500门、作战飞机255架,但仅100余架能完成作战任务,当时,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还在苏联受训,多数先进和重型装备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况且,埃及的防御重点是尼罗河三角洲及运河地区,所以,在西奈半岛仅有3万人左右。
战争进程: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许,由阿里尔.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
同时,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
埃军司令部接到前线报告后,东部军区司令部于当日命令第2步兵旅的第5和第6营立即开过运河,迎战米特拉山口的以军部队。
同时,埃军总参谋部派遣第4装甲师的主力由运河西岸进入比尔.吉夫贾法地区,两个国民警卫旅尾随前进。
“苏伊士运河危机”是怎么回事
苏伊士运河危机也被广泛称为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等,是1956年英国、法国、以色列三国同埃及在埃及西奈半岛和苏伊士运河地区爆发的一次武装冲突。虽然直接上手的是这三个国家,但这场国际危机确是一场货真价实的世界危机,包括当时冷战双方的超级大国都有介入。
苏伊士运河是战略意义极为重要的水道,没有这条运河的话,欧洲国家要想经过海路运输到达亚洲的话只能绕非洲好望角或从北极走,无疑那种都会使海运成本无比高昂。自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其一直掌握在当时英法殖民国家手里。然而,二战后原本属于殖民地宗主国家纷纷衰落,其中也包括英法两国。借此历史时机,埃及开始争取更为独立国家地位,废除殖民地国家的特权。1952年埃及发生政变,推翻了原本的君主政权,建立了共和国家。不久后就宣布要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废除英法对运河的管辖权力。此举招致英法的强烈不满,二者进行了广泛的世界性游说,但没有得到实质成果。同时,新独立的以色列正同埃及关系紧张,三个国家一拍即合,决定武力战略苏伊士运河。
战争爆发后,埃及当然打不过三个国家联合的力量,但埃及赢得了世界舆论的绝对支持,包括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苏联甚至一度威胁使用核武器逼迫英法撤军。在此情形下,三国最终撤军,埃及在政治上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领导此次运动的领导人纳赛尔更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大英雄,成为当代埃及最为重要最为有名的国家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