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7岁女生遭网约车司机性骚扰摸大腿,警方通报:司机涉嫌强制猥亵,已被刑拘,因女乘客穿着少起色心。你怎么看
通过这个事件,我觉得应该完善网约车的监督制度、惩罚制度! 1.网约车平台提高司机资质的审核门槛,提高司机素质;同时把完全放在第一位,改革相应的业务,在行程中开启录音录像功能,能够起到监督作用。 2.政府监督部门要完善 “网约车”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对应的管理规定,分清平台和司机的责任,落实相应的监督惩罚机制,促进网约车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3.乘客也必须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尽量避免一个人在晚上打车,特别是女生;时刻保持警惕心里,如发生不正常,及时打电话求助。 总而言之,每个行业都有不安全的成分,政府和相关单位只能不断的完善、出台管理监督制度,所以我们自身应提高人身安全意识!
这有什么看的,哪个行业没有这种事呢,教育行业有、医疗行业有……这不是现在的正常现象吗?社会风气就这样;只是这个被曝光了,无非就是告诉大家男人要注意品德,女人加强自我安全意识!
14岁男孩被母亲掌掴后跳楼身亡:毁掉一个孩子最狠的方式是什么
谢谢悟空邀请,我认为毁掉一个孩子最狠的方式是,没有把孩子当作孩子,而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学生,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下属……
毫无疑问,家长在孩子面前属于亦师亦友的关系,不是师生关系,更不是上下级关系,双方必须有平等交流的机会。
1,把孩子当做学生,这样他就没有任何辩解的机会。
- 北大弑母案中,作为儿子的吴谢宇,在身为数学老师的母亲的强势管教下,异常乖巧有礼貌,见到老师都是主动问好,然而成年后孤独偏激,没有朋友,独来独往。
- 8月22号杀父弑母的黄某在柬埔寨被警方抓获,父亲是知名律师,母亲是高校教授,儿子却是罪大恶极的杀人犯,熟悉黄某的都说小时候很礼貌,别的小朋友见到老师问好,黄某不仅问好,还90度鞠躬,非常标准的鞠躬姿势。
上过学的都道,老师在学生面前是非常强势的,学生很少有分辩的机会,即便是被冤枉,再委屈,也只能偷偷流眼泪。
2,把孩子当下属,孩子没有任何尊严,只能无条件服从。
李某是退伍军人,后来进公司当了高管,手下几百号人管理得井井有条。
而其孩子李明自从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家打游戏,从来不出去找工作,也不出去谈朋友。
眼看三十好几了,父母苦口婆心,嘴都说薄了,李明依然无动于衷,终于有一天他父亲忍无可忍彻底爆发,父子二人扭打成一团,母亲劝架,最后一家三人全部受伤住院……
我们都知道,在职场,不管是工作安排还是人事调动,让你干嘛你干嘛,很少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以管理者自居,那么孩子失去了平等交流的机会,长期的压抑会让他心理和性格出现异常,甚至心智发育不健全,最终受害的还是整个家庭。
这个14岁学生就因为在课堂上打牌,被老师叫家长,家长到到校后,又是当众打耳光,又是掐脖子,这孩子心里是不是有委屈?有没有顾忌他的自尊心?
- 孩子犯错接受惩罚没错,关键是惩罚前,要听他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不是有冤假错案?他是经不住同学的怂恿而打牌,还是刚一摸到牌就被老师发现了?
- 孩子犯错,家长耽误工作、生气都可以理解,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你有没有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所以我认为毁掉一个孩子最狠的方式,就是没有正确认识父子关系或母子关系的本质,把孩子当做一个无条件服从的机器,不考虑他的感受,不考虑他的自尊心,不给他辩解的机会,长此以往,他的性格和心智都会出问题,慢慢地变成家长意想不到的样子。
最狠的方式就是在众人面前,在所有人的围观下,厉声叱责,撕掉孩子的面子和自尊,扔在地上,再狠狠踏上一脚踩得稀碎,如此一来,孩子不毁,恐怕也差不离了。
人人都在声讨母亲的做法过于极端,就没有想一想,那是她的孩子啊,这个世界上,还能有谁能比得上她更爱自己的孩子的?她的孩子是她辛辛苦苦带大的,期望孩子成龙成凤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谁不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啊?
试问一下,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这种期盼?悄咪咪期望着他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此,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陪着孩子上兴趣班的,陪着孩子辅导作业的,起早贪黑给孩子做好后勤保障服务的,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一旦孩子有个什么不合要求的,大家的巴掌难道就没呼到过孩子身上吗?
恩威并施,双管齐下,差不多的家庭恐怕都在用,别说你没打过孩子,谁信?
但是,要说打孩子,最多也就是在家里活动活动手脚,哪有那么多机会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左右开弓,噼里啪啦,暴风骤雨一般席卷过来,让自家孩子无处可逃,只能俯首帖耳。
但是大家伸出巴掌伸出拳头冲向另一个人的时候,扪心自问,打在儿身,疼在娘心,谁不期望自家孩子越来越好?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每个当妈的都懂吧?
一味的对妈妈指责,却没人能提出来如何才是对孩子更好的教育方式,也没人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他妈妈从此后就是最孤独的老人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期望我们能劳逸结合,家长和孩子之间,除了物质方面的沟通,更要确保精神方面的交流,确保能真真正正为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
妈妈打了跳楼,老师批评跳楼,这些都不是真相,孩子玩手机游戏变成网瘾精神病才是事实。孩子精神正常,打掉牙也不会跳楼。这里没有为不当教育辨护。评论问题停留在表相,不符合事实,而且导致家长不敢管孩子,结果任性乖张的孩子就越来越多了。
9月18日报道,江夏区教育局9月17日通报,江夏一中初中部九年级14岁学生张某锐,因玩扑克被班主任请家长到校配合管教。张某锐被母亲扇耳光后,从五楼走廊跳下,送医不治身亡。
无独有偶,9月13日,我隔壁小区十五岁的男孩,因偷拿了家长100元钱,挨批评后挑楼自杀,当场死亡。
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小孩怎么了,怎么动不动就跳楼自杀呢?是什么毁掉他们年轻的生命呢?
我认为,首先是他脆弱的承受能力毁掉了他们年轻的生命。现在的家庭,娇生惯养孩子的不在少数,平时,家长不能说,不能管,任由自己的性子做事。家长稍一批评,就承受不了,于是出现了跳楼的惨剧。
脆弱的承受能力真需要培养和锻炼。
其次,家长粗鲁的教育方法直接毁掉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十四、五岁的他们,已经明辨了事非,无论是打牌还是偷拿东西,他们肯定知道他们错了。但是,你当众去扇耳光,他肯定感到无地自容,尤其是当着老师或同学的面打,他更会感觉受到了羞辱。如果,家长不那么粗鲁,不那么暴脾气,耐心教育后也许不会出现跳楼的一幕。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这个打脸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第三,老师教育方法失当。学生去学校去上学,做错了事,该怎么教育主要是老师的责任,动不动就叫家长,有的老师还像训学生一样,教训家长。如果这个家长听了老师的训斥,她的暴脾气肯定能上来,动手打儿子以泄怒气的一幕也极易出现。
我同学的老公曾被老师叫去训斥,事后他告诉我们说,是因为孩子在那里上学,家长只能忍气吞生,这么大人了,还得听他们训斥,气不打一处来。
老师是不是该改改动不动就叫家长的教育方法。
总之,悲剧已经发生,它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引以为戒,要重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不要让这样的悲剧一再重演。
(注:以上图片来自网络。我不想用学生真实的跳楼视频,因为应该保护个人隐私。尽管他已经故去,但他的家人也不愿再看到这一幕)
这是乡下人教育孩子的特点,乡下人没有文化知识,没有法律知识,要求孩子读书第一,但不考虑自身的遗传因素,觉得孩子没达到父母的要求不是骂就是打,乡下人的特点对孩子本来教育不是骂就是打,普遍都是,但十几岁孩子已经懂事了。被父母这样毒打更本承受不了。经常这样毒打,孩子就会跳楼,。这种悲剧在乡下还存在的,想想孩子真可怜,投胎到这种父母,简直就是一对恶毒的没有人性的父母。
就这个事件来说,这个母亲最不应该做的,是当众羞辱。
从视频里可以看出,孩子母亲走过来,先拍了一巴掌。
接着老师走过来劝,孩子母亲仍然把孩子的头往墙上撞。
最后孩子母亲跟着老师去办公室处理事情了,孩子一转身爬上栏杆,没有犹豫就跳了下去。
很难想象,在那一两分钟里,孩子心里有多大的屈辱。
说实话,我也曾走过站在栏杆边想跳下去的冲动。但我怕疼也怕死,最后还是理智战胜了冲动。
我作为一个旁人来说,也许这个母亲可以采取先跟老师沟通,再把孩子叫去私密的地方去教育,可能孩子就不会跳楼。
十几岁的孩子,最在乎自尊。围观的人里,也许有他最好的朋友,也许有有好感的女生,也许有孩子在同学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在那两分钟,随着母亲的怒吼,一个个巴掌。这些情绪都最终化成了愤怒,失望,还有无处宣泄的悲哀。
像我小时候,也特别讨厌我妈用嫌弃的语气说我:叫喊人不喊,是哑巴吗?等等这样的话,虽然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真的特别讨厌。
但我作为一个母亲,我也能理解母亲在接到老师通知的时候的愤怒。
也许这个母亲每天努力的工作,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也许这个母亲是气孩子不争气,给她丟了脸面。
我有时候带孩子,遇见别人告状,或者我小孩跟别人起冲突的时候,我也一开始都很愤怒,一方面是生气孩子做的事,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和别人起冲突。
但我在外面的时候,一般还是尽量先了解清楚事情是什么样的。
昨天还在和同事在谈论,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这么差?我们小时候被父母打了也就打了,也是当着众人的面打的,打的更狠,但谁会去想过自杀?
14岁的男孩被母亲掌掴后毫不犹豫的从5楼跳下。去年也有一个少年因为被母亲训斥了几句直接打开车门从高架上跳下,同样的毫不犹豫甚至可以说毫不留恋这个世界,这真的只是一个巴掌,一顿训斥就让孩子想不开么?
关键原因还是在父母身上
70后、80后都是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长大,父母不会给到太大的压力。平时嘻嘻哈哈,考试成绩不好时,或者调皮捣蛋时难免会挨顿揍,这不算什么。疼个几天也过去了,又能和小伙伴们愉快的玩耍了。
上面是我们这代人成长的日常,大家发现什么没有?
①父母压力不大,大家都差不多条件,竞争也没现在激烈,没有房贷车贷的困扰(当然买不起是主要原因),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现在轮到我们做父母了,生活上的压力,工作上的压力,难免会带入到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给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努力学习,变得比我们更好。有时孩子也成为我们情绪发泄的“出气筒”,辅导孩子为什么会大喊大叫?真的是觉得孩子笨么?更多的原因是父母自己在宣泄压力,这点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②孩子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又没有更多的同龄人来一起分担。我们小时候左邻右里都是一起玩到大的,放学后,假期里几乎天天都在外面野。打弹珠了,拍洋片了,抓鱼捕虾那也是常有的事。在玩耍中,我们增进了友情同样的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大家也一起分担了,就觉得也没这么不开心了。
现在大部分孩子放学,上学,补习几乎都是一个人,知心朋友少,娱乐活动少。时间长了就压抑了太多的情绪。
所以被父母当众训斥甚至掌掴时,平时积压的情绪就爆发了,失去理智就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毫不犹豫甚至毫不留恋这个世界,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自己的生活太枯燥太压抑,这些都是父母带来的。我们本以为对孩子的爱,可能就是毁掉一个孩子最狠的方式。
楼主这么提问有些不怀好意。在这起事故中,没有人想毁掉这个孩子,所有的人都没有恶意,希望孩子变得更好。而孩子纵身一跳之后,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受害者。尤其是家长,可能余生都会活在阴影里面。
孩子聚众打牌,属于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而老师邀请家长协助管教,也是无赖之举,一般人也能理解;家长一时恼怒,当众打了孩子耳光,虽然看似有些过分,但也能理解;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施以体罚,也是父母的权利。
所以,整个事件中,孩子是始作俑者,老师、家长的行为,并没有明显过错。一般情况下, 如果没有发生跳楼事件,大家也不会说什么,都是正常行为。
然而,孩子竟然跳楼了,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死者为大,这起事件瞬间就变了性质,似乎孩子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老师、家长成了杀人凶手,真是这样吗?
在我看来,这起事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孩子的“玻璃心”,明明作了坏事,却没有承担后果的心理准备。作为一个14岁的初中生,可能处于人生的叛逆期,希望做一些挑战规则的事情,并以此为傲;然而,当面对目前的当众掌掴,却又让“尊严面子”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
而这个社会,永远会有层出不穷的“玻璃心”,无论我们怎么注意教育方式,无论怎么关爱孩子,仍然会在某些时刻,不小心冒犯到他们,触发他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所以,这个向下挖掘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所以,在这起事件中,老师、家长都没有过错,是孩子自己毁掉了自己,同时也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对于吃瓜群众,停止反思和讨论,也许才是对父母的善意!
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未及时上报,疫情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总有人以为疫情已经远去,就选择放下心来大意对待,然而呢?又一次深刻的教训摆在眼前。
裴某某,已经被通知为是密切接触者,可是呢?在裴某某返校之后,校方并没有对她落实好防疫等一系列工作,直至5月20号前后,有13名学生出现发热状况,更是出现了一寝室集体发热的情况(后校方立即将发热学生送院治疗,经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出现这事,可以说又一次的证明了疫情还未远去,在当前这个环境下,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依旧得打起12分精神来面对,否则的话,大意失荆州并非不可能。
通过这一个案例,反应到当下社会中,却可以更加深刻的看待这一问题,很多人总以为疫情已经远去,每天看看数据,都是国外在增加,国内的疫情基本已经控制住,甚至好多省份都已经清零,面对着这一形式,很多人就渐渐地开始放下戒备心。
从我所看到的这个小的环境中,很多人已经开始不戴口罩,开始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笑,开始夸夸而谈疫情早已经成为过去式,但是呢?这一血淋淋的例子放在这,就足以证明疫情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有极大的可能就在身边。
如果依旧这般随意,如果连口罩也不带了,一群人到一起说说笑笑,那我真不知道后果将会有多么严重?(或许是我想多了,但是,最怕的不是一万,而是万一)。
甚至于更严重一点来说,个例所反映的正是众例,如果说在这一次教训之下,每一个人可以更注意一点,更警戒一点,那么,我相信不会出现下一例这类状况。
但如果人人都无视,都只是在键盘背后诉说着疫情多么多么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却做到了放下口罩或者把口罩搭在下巴下,一群人聚在一起谈笑风生,那么,谁敢否定不会有下一次呢?
新京报消息:5月25日安徽马鞍山市新冠疫情指挥部发布通告,通报了两起疫情防控措施不力问题。
其中,一所高校寝室里6人集体发热,总共13人出现了发热的情况,这个事件一经发生受到广泛关注。
当地卫健委在通报内容中表示:给相关单位敲响警钟。
发生在高校里的发热情况,是和湖北籍的学生裴某某返校有关。
学生裴某某从湖北返回之后,学校没有对其进行任何检测,也没有对其进行核算检测。
防疫工作对于他们学校来说,就如同虚设。
事实上裴某某之所以发热,是因为他是新冠状肺炎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
我们都知道上海之前确诊了一个湖北籍的病例,这个裴某某就是和上海的确诊病例,坐的同一辆火车。
他们是同时从湖北出发,分别到不同的城市的,只不过裴某某在中途是有专车的。
最后裴某某到了学校,也就导致了他们学校里13人发热。
目前为止还没有确诊病例,只能说还好没有确诊的。
不过,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任何时候都是不能麻痹大意的,尽管说我们的疫情是抑制住了,但是,一定要注意我们并没有控制住疫情。
不管是终南山院士,还是张文宏教授,他们都是再三的强调,我们是要警惕疫情再次的爆发的。
所以说现在我们依然不能放松防疫的警惕,现在的情况是,疫情看似离我们远去了,事实上一直都是在我们左右的。
现在世界上的疫情依然很严重,只要世界上的疫情没有控制住,我们就不能说我们是安全的,因为病毒是随着人的流动而传播的。
学生们陆续开学了,家长们松了口气,终于可以摆脱家里"神兽"的折磨,但同时5月25日曝出的这则消息,马上又令家长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据新京报消息,5月25日,安徽马鞍山市新冠疫情指挥部发布通告,通报了两起疫情防控措施不力问题。其中,一所高校寝室里6人集体发热,受到广泛关注。当地卫健委在通报内容中表示:给相关单位敲响警钟。
通报称,马鞍山学院学生裴某5月11日自湖北返校后,5月20日被认定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但裴某返校后,所在学校未对其落实复学前排查登记、核酸检测等工作。目前,裴某核酸检测为阴性,已被集中隔离。
另外,通报还提到,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寝室6名学生集体发热,校方虽将学生立即送医,但晨午检等制度落实不到位,且未将学生集体发热一事规范上报。
最近确实能深刻感受到身边的人都已开始对疫情放松了警惕,都产生了疫情已经过去了的错觉,大街上不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快递小哥,很多都摘掉了口罩,还有一部分就算戴着口罩,也大多拉到了下巴上,成了摆设。
最近网购,送快递的小哥,只有阿里系的依然是严格佩戴着口罩的,而其他中小快递的快递小哥,大多已彻底摘掉了口罩。有一次,有一快递小哥来上门取件,一开门,看到他完全没有佩戴口罩,四目相对,真是心慌,赶紧顺手抄起门边柜子上晾着的口罩给自己戴上,小哥一脸懞地看着我这一通操作。
现在我仍然不敢有丝毫地松懈心理,再有上门快递到的时候,我长了记性,一定会自己先戴好口罩,然后再开门。
虽然天气热,口罩确实有些戴不住,但考虑到生命安全,这点热还是能忍则忍,而对于快递小哥,大热天戴着口罩跑来跑去送快递,很难受,也能理解,在平时自己在路上的时候,可以适当摘下口罩,但如果与客户面对面接触的时候,还是建议把口罩戴好,既保护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毕竟都是有家有口的人,不可大意。
疫情一直在我们身边,不要恐慌,但也不能大意。
随着家长复工复产和孩子开学,大家觉得好像生活回到了正轨,但疫情一直没有结束,随时有重新来过的可能。
事件回顾
5月25日,安徽马鞍山市新冠疫情指挥部发通报称,马鞍山学院学生裴某某自湖北返校后,被认定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校方未对该学生落实排查登记、核酸检测等工作。
通报还称,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5月17日开学以来,至5月20日晚先后有13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尤其是5月20日某班级同一寝室出现集体发热,晨午晚检等制度落实不到位。
马鞍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出,这两起事件暴露出相关单位思想麻痹松懈,防控措施落实不力,关口前移不到位等问题。
疫情并未远去,不可放松警惕
相比较安徽马鞍山,我一直觉得江苏做的很好,每个学校对学生落实排查登记,晨午晚检一刻也不放送,做为家长,每天都要定好几个闹钟给孩子测量温度并拍照给老师。孩子有迟到早退不舒服,学校也都和家长医院沟通的很及时,认真做好每次检查。虽然给生活增加了工作量,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和老师都相互理解,一点也不会马虎。
相比较学校,单位反而放松了,随着天气转热,大家口罩是越戴越低,甚至直接摘下,马路上也随处可见不戴口罩的人。东北已经又开始封城,多地境外输入一直未归零,面对疫情,大家还是不要放送警惕,宁可热一点,也要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负责。
写在后面
疫情如今在中国得到控制,工厂复工复查,学生也回归了校园生活。虽然目前看上去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够放松警惕。目前,全球的疫情拐点尚未出现,中国依然存在境外输入的压力,所以风险依然存在。钟南山院士也再次提醒:中国尚未建立起新冠免疫,务必注意第2波疫情。
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大家还是不能松懈。
读书、识人、做事。我是@开始种一棵树 ,如果你喜欢我的答案,欢迎点赞和关注。谢谢阅读。
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未及时上报,疫情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5月17日开学的,但是到5月20日晚,先后有13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其中某班级同一寝室6名学生出现了集体发热。
5月11日,马鞍山学院学生裴某某、武汉籍来博望区工作人员王某某与上海市新增确诊病例同乘G1722次高铁,被判定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
但是裴某某返校后,并没有被隔离,校方在开学前,也没有落实复学前排查登记、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相关防控工作。
马鞍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在日前发布的《关于对两起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力的通报》中指出,
学校未将学生集体发热一事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且该学校在疫情期间,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追踪等制度落实不到位。反映出疫情报告制度不健全,防控措施有漏洞,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校方立即将发热学生送往医院治疗,经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据说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虽然庆幸,但是还是为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如果孩子真的被感染,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学校有那么多师生呢!
距离武汉疫情爆发,已经有4个月的时间了,国内疫情控制住了,我国很多地区现在都属于低风险地区,所以人们在意识上都放松了很多。
但是低风险不代表没风险,如果有一个病例,就可能感染一大片。
5.7日的舒兰,只有一个确诊病例,可是半个月就确诊了40多例,而且还跨市跨省传播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目前国内主要的防控压力是无症状感染者和境外输入病例,而新冠病毒很狡猾,有些感染者核酸检测好几次才能呈阳性,有少部分治愈的患者还出现了复阳,这都让我们对这个狡猾的病毒不能放松。
此前,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外媒连线采访时表示,目前阶段,中国的抗疫形势并不比国外一些地方更乐观,大部分中国人仍然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虽然目前国内的疫情已进入常态化,已经逐步复学、复工、复产,但是防控并不能掉以轻心,而疫情一天不结束,我们就不能麻痹大意。
希望这次马鞍山学生发热事件能让某些松懈的单位和个人一些警醒,让我国的疫情防控做到万无一失!
高级育儿师,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获取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现在疫情并没有远去。现在我国新冠疫情已经基本上得到控制,针对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管理了,个别出现的疫情并不影响大家的生活了,但是仍需要谨慎小心,严格实施必要的防控措施。
马鞍山高校出现集体发热
近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5月17日开学以来,至5月20日晚先后有13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尤其是5月20日某班级同一寝室出现集体发热,校方立即将发热学生送院治疗,经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而一个宿舍更是出现集体发热,其中一位还是密切接触者。
5月11日,马鞍山学院学生裴某某、武汉籍来博望区工作人员王某某与上海市新增确诊病例同乘G1722次高铁,被判定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后来该学生返校以后,并没有对裴某某采取隔离等有效措施。校方也未对裴某某落实复学前排查登记、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相关防控工作。
从马鞍山高校的做法来看,确实是有点太麻痹大意了。现在我们虽然基本上控制住了疫情,但是还是有零星的疫情出现,现在真的是不能够有一点的麻痹大意,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集体感染事件的发生。
而针对这个事情,马鞍山也是做了严肃处理。
马鞍山严肃处理此事
近日,安徽马鞍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针对此事进行了严肃的处理。马鞍山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通报,通报某高校自开学先后13名学生发热,一6人寝室集体发热的情况。责令相关单位马上整改,也对相关责任人防控措施落实不力进行了责任追究。
马鞍山针对此事的严肃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次这个高校发生了集体发热事件,虽然核酸检测都呈现出来阴性,但是这个事件也是非常让人后怕的。因此,对于此事严肃追究责任,继续加强防控,也是确保我们防控疫情的安全稳定局面的必要措施。
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仍然在快速蔓延,全球累计确诊达到了570万例以上,全球累计死亡突破了35.2万人。可见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性是非常强的,而且新冠肺炎病毒也是非常厉害的,因此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控还是要谨慎小心,还是要坚持认真防控,这样才能够保持住我们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结论
综上所述,现在疫情并没有远去。现在我国已经已经基本上得到控制,而且现在针对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管理了,个别出现的疫情并不太影响大家的生活了,但是仍需要谨慎小心,严格实施必要的防控措施。
官方通报鲍某某涉嫌性侵案调查情况,称「现有证据不能证实鲍某某的行为构成性侵犯罪」,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这个是天意难为,天地做的一个小故事!其实韩某已经成年,鲍某不知道其已经成年!这个故事只能说明鲍某运气好和心理变态而已(喜欢未成年)!韩某利用鲍某的不知情想弄点钱而已!
人性可见一斑
官方报告内容详细,细节到位。把群众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都一一做了解释说明,在此也给调查组的努力工作点赞。我来具体说说报道中的几个值得关注的关键点:
1.鲍毓明并没有与未成年人发生关系。
韩某某的实际出生时间是1997年10月,而非户籍登记的2001年9月。2015年10月,鲍毓明与韩某某第一次见面时,韩某某已经是年满18岁的成年人。
2.韩某某的精神和日常生活并没有被鲍毓明控制。
韩某某在与鲍毓明交往之后,个人行动自由,也能正常使用社交软件。平时不仅正常在南京上学,期间还交过几个男朋友。由此看来,韩某某的生活状态和普通人一样,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控制。
3.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鲍毓明存在强奸行为。这点我认为也是合理的,如果存在强奸行为,受害人韩某某应该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并报警。作为一个行为未受控制的成年人,被“强奸”后还与其同居,显然违背正常逻辑。
4.鲍毓明的行为并没有违反法律,但违背了道德准则,需要受到道德的谴责。他假借“收养”的名义,目的是与“被收养人”发生性关系,这种行为实在可耻。
5.鲍毓明隐瞒自己的国籍,以外国人身份在中国做律师,已经涉嫌违法。鲍也因此原因被驱逐出境。
6.韩某某和父母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网上寻找“收养”信息,这种行为实在令人唾弃。而当地派出所则因为篡改韩某某年龄已经受到了相应处罚。
7.我认为韩某某的一系列行为已经涉嫌诬告,不知道警方之后对韩某某是否还会有进一步的动作,如果诬告罪名成立,韩某某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综上,令人感到愤怒的是,这起事件中的相关当事人,不管是鲍毓明还是韩某某及其家人,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鲍毓明是个好色之徒,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甘愿铤而走险;而韩某某及其家人则是无耻之徒,为了个人的利益,他们甚至不可以不在乎道德和伦理的底线。
这三个各有计谋心算的人,直得写成笑话让人警醒,好色的下场,这编文章很多假话,什么等到成年人就结婚,这说明未成年人了,现在是第一次见面已经18岁了,这是鬼话连篇,不知那句真实的。
官方通报鲍某某涉嫌性侵案调查情况,称「现有证据不能证实鲍某某的行为构成性侵犯罪」,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有以下几点:
第一,鲍毓明与养女韩某某之间并非合法的收养关系,韩某某家属为何要把她送养给单身男性鲍毓明?单身男性是不符合收养女童的条件的,单身男性收养女童,双方年龄需要相差40周岁以上,家属又如何会放心韩某某与一成年男子朝夕相对共处一室?他们的目的值得深思。
第二,既然家属同意鲍毓明收养韩某某,那么他们之间是一定达成了某种协议的,比如支付一定的费用,韩某某也一定认同了她与鲍毓明之间这种类似“包养”的关系,否则,以一个成年女性来说,她完全有能力反抗鲍毓明的“性侵”,甚至脱离掌控,家属同意鲍毓明收养韩某某的原因也值得调查,我觉得并不简单。
第三,协议收养关系为何破裂,韩某某与其家属为何要状告鲍毓明性侵,利用网络舆论搞臭他的名声,原因我猜想可能是双方的协议出现了破裂,鲍毓明并没有满足家属或者韩某某提出的某些要求。
第四,韩某某与其家属做假证报假案如何处理?不论鲍毓明被驱逐出境为何原因,也抛开他的人品不谈,在“性侵幼女案”中,他显然是受害者,承担了莫须有的罪名被网民各种声讨谩骂,这种罪名绝非诽谤那么简单,法律会如何处置韩某某与其家属呢?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关注。
值得关注的信息是:
那个小女孩还有她妈跟鲍到底是什么关系?
把鲍驱逐出境,是不是表示那个小女孩被鲍白玩了?
小女孩还有她妈对鲍的举报,是否触犯法律,污蔑罪或者敲诈罪或者妨害司法罪?有没有进一步调查?
小女孩还有她妈口口声声说被强奸了,当她们得知鲍没有犯强奸罪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鲍被驱逐出境,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即使小女孩还有她妈想找鲍要点钱了解此事,也成了泡影?
这是不是可以说,小女孩还有她妈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鲍毓明强奸养女”案在全国炒的沸沸扬扬。随着事态的发展,鲍毓明逐步开始反击,拿出越来越多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清白。鲍毓明声色俱厉的称,自己被舆论一夜之间判为罪该万死的妖魔,遭遇空前网暴,导致身败名裂社会性死亡。如今他的博士学业被中断,工作也全部暂停。连亲友及单位学校乃至质疑者均遭到骚扰攻击。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呢?是不是咎由自取呢?作为一个离异的高级知识分子,还是事业做的那么好的成功人士,好好找一老婆不好吗?剑走偏门,找什么“养女”,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行为,有一天大白天下,遭到讨伐也是意料之中的。
而最为引人关注的是,鲍毓明首次曝光李星星的正脸照,这张照片摄于2016年初,按照李星星方面的说法,当时她刚满14岁,还没有发育、个子瘦小,只有70斤。然而根据鲍毓明的说法,李星星实际上有两个身份证,涉嫌年龄造假,实际上她是1997年出生的,也就是说2016年的时候,她已经年满18岁,是一个成年人了。鲍毓明称,其指骨粗细、法令纹、与店员的身高差等显然与成人无异,最后鲍毓明还特意补充了一句——“相貌平平”。这里更要提出疑问,试问他自己都说女孩相貌平平,那他看上她什么呢?为什么要和她发生同居关系150多天呢?
看到这张照片再脑补一下一个40多岁的老男人和一个当时他自己也以为是14岁的少女的日常生活,有没有引起不适的感觉,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不仅仅是鲍毓明,李星星本人和她的母亲也是令人费解。
好好的一个女孩子,做什么不好,为啥非要在大好的青春年华抱着这种不纯的目的做这种事情呢?首先,女孩自己有生母,虽然从小跟老人长大,后来也搬到南京和母亲同住,在这种情况下,还发布求收养信息,难怪网友一致怀疑,收养即是包养,当时的两方内心肯定是非常清楚这一点,只是没有明说。
女孩及其家人操作把女孩的出生时间从1997年改成2001年,从这一点看,这家人操作这件事当初就是有目的的,没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出生时间怎么能随便更改呢?
整个事情就是一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闹剧,目前,鲍毓明的强奸罪在警方的调查下没有成立,但其作为美籍律师在中国执业是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被驱逐出境,至此,整件事暂时告一段落,一个是知法犯法的律师,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抱着不可告人目的的女孩和她家人,双方的结果都是得到了该得到的惩罚。
翻译成老百姓容易看懂的说法就是:道德败坏的鲍男,想通过所谓的“收养”来玩弄未成年少女,结果碰到了同样心坏鬼胎的韩母女,改小年纪送上门。韩想敲诈一笔,没想到碰到的对手是受美帝保护的玩法律比玩女人更熟练的渣渣鲍,结果就是这样的了。提醒一下各位条粉,单身男网络求收养女儿,就是和我们男同胞去按摩店,和老板说你想大保健一个意思。
恕我直言,这起案件中,鲍某某、韩某某、韩某某的父母,这三方都谈不上无辜。
调查显示,鲍某某原籍天津,1972年6月出生,离异,美国籍,具有中美两国律师资格,案发前系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独立董事。
他在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间,在网上多次发布“收养”信息。
按照常理来讲,想要收养孩子,一般人会去收养比较小的孩子,因为小的孩子虽然养起来劳力费神,但是因为孩子尚小,经过时间的积淀,跟收养人的关系会更好。
但是鲍某某却“收养”了一个当时14岁的少女(实则18岁),这样的所谓“收养”让人觉得并非那么简单。
如果鲍某某是个女的,估计没什么疑问。但是他是一个时年43岁的单身男子,没人敢说他的“收养”行为的真实心思是怎样的。
在之后的日子里,二人从养父女关系演变成两性关系,这其中的门道各位可自行揣摩。
2015年9月开始,韩某某为改善生活条件,通过QQ等多次发布寻求“收养”信息,并与多人联系商谈“收养”事宜。韩某某在网上看到鲍某某发布的“收养”信息后,主动与鲍某某联系。
一个想要“收养”,多次发布“收养”信息。一个想要被“收养”,也多次发布想要被“收养”的信息,这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嘛!
另据调查,2015年3月,韩某某和其父亲提供虚假出生证明和证人证言,申请更改了出生日期。
经查阅韩某某学籍材料和历史档案,询问相关当事人和韩某某亲属、同学、邻居等知情人,并结合韩某某骨龄鉴定结果,查明韩某某真实出生日期为1997年10月。
为什么要改出生日期,因为年满18周岁之后就是成年人了,不能被“收养”了。
如果韩某某的出生日期是在上户口之前就更改了,那还好说,但是改的时间偏偏是在2015年,也就是当年韩某某被鲍某某“收养”了。
一个巧合叫巧合,诸多巧合凑在一起,那叫做计划。
再来说韩某某的父母,女儿实际出生日期为1997年,那么他们夫妻二人的年龄也称不上很大,再者自己的女儿已经成年(假装未成年),还需要别人“收养”吗?
哈尔滨美国回来的韩某到底是何许人也?让哈尔滨疫情雪上加霜
韩某为什么不用集中隔离?从目前的资料显示,韩某只是一名22岁的留学美国的学生,不过鉴于她所在的小区,可以推测出她生活在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群力富力江湾新城最新报价每平米2.8万元)。那么韩某的出现,到底给哈尔滨疫情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呢?
韩某为什么不用集中隔离?
在“一人感染多人”事件发生初期,关于韩某身份的网上出现了各种声音。有人说韩某有背景,所以才不用集中隔离;也有人说,当时哈尔滨对待入境人员的政策就是居家隔离。
为了探求事情真相,我专程翻阅了大量资料,最终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的官网上找到了些许答案。2020年3月18日,哈尔滨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了一条“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保持全民防控意识不松懈”的公告。在这份公告中,明确写着:对入境人员全部进行流调、全部采样检测、全部就地集中隔离!
然而3月18日,韩某从美国纽约出发,途经多地转至哈尔滨。于3月19日下午6点到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随后通过“手拉手”方式抵达家中,施行居家隔离。那么问题来了,在韩某到达哈尔滨的前一天,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还在强调入境人员全部隔离一事,为什么韩某能避免集中隔离呢?
这其中有何蹊跷不得而知,但是既然有了政策,为什么相关工作人员不去执行?是政策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还是另有隐情值得推敲。针对这点,难怪有网友会质疑韩某的身份了!
韩某的出现给哈尔滨的疫情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根据《环球时报》最新报道,韩某的出现,打破了黑龙江省维持了29天本土无新增确诊病例的纪录;毫不夸张的说,因为韩某一人,让几十人被确诊感染,更令数上千万的哈尔滨市民陷入了恐慌。
其他省市陆续开学、复工复产,但是哈尔滨因为这一波本土疫情,再次推迟了开学。学生无法前往学校,工人无法打工挣钱,所有的一切都源于韩某。
此处不是怪罪韩某回国,而是对有些方面感到心痛。试想,倘若韩某被集中隔离了,她的邻居或许就可以被幸免,那么哈尔滨也或许就不用闹得人心惶惶了。不过,事已至此,希望亡羊补牢可以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