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老人抑郁
随着家庭的小型化、子女与老人分居,有的老人因体质不佳或性格内向而不爱与人交往,都容易使老人产生孤独感。而且如果子女在身边,却不能体贴老人,甚至关系不佳,不仅不能消除老人的孤独感,反而会使之加重。
丧偶老人的孤独感更为突出,体能衰退和生病也会加重老人孤独无助的感受。因此,与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经常看望、问候老人,与老人同居的子女要耐心地善待老人、仔细地体贴老人。让年幼的孙辈与老人共处和接近,常能给老人带来较大的生活乐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组织、培养老人的兴趣和爱好。利用唱歌、跳舞,棋类,桥牌,听音乐,绘画等艺术爱好;打太极拳、练气功,门球比赛,健身活动等等丰富他们的生活。还可以鼓励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余热;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使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像重视老年人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心理健康,发现睡眠问题、情绪问题等要及时就医。早期发现、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对既往躯体疾病的康复都有重大意义。该建议来自好心情平台的伊春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白云霞大夫回复的,白云霞大夫擅长治疗抑郁症、焦虑症、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恐惧症等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好心情app进行咨询。
发表在《英国精神病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去电影院、剧院或博物馆等可以大大降低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几率。“文化参与”的频率与50岁以上人群患抑郁症的几率之间存在明显联系。
即使调整了人们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以及财富、教育和锻炼水平的差异,文化活动的益处仍然很明显。研究发现,每隔几个月看一次电影、戏剧或展览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要低32%,而每月看一次或更多电影、戏剧或展览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要低48%。
一般来说,人们都知道每天吃五种蔬菜和锻炼身体对身心健康的好处,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文化活动也有类似的作用。人们参与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获得享受感,还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大话精神,为您的精神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谢邀。把休息时间都用来陪自己的父母吧
----------------------------------------------------------------------------------
先关注,后收藏,总有一天用得着。
----------------------------------------------------------------------------------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老年人之间定期面对面的社会交往有益于心理健康,这对电话及数码通信来说造成了一些冲击。研究中,定期与家人或朋友见面的老人比使用电子邮件或电话的老人会更少报告抑郁症的病症。人们从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中获得的益处甚至能持续到多年以后。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了美国老年病协会杂志的网站上。来自俄勒冈州健康与科学大学精神病学方向的助理教授,弗吉尼亚州波特兰卫生保健系统的研究员,本研究的首席作者,Alan Teo指出:“大量研究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强有力的社会联系能稳固人们的心理健康。然而这只是在初步了解了“与爱人或朋友的交流方式在预防抑郁症中的作用”后得出来的结论。我们发现,不同的社交形式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在与家人或朋友的社会交往中,与面对面的交流形式相比,电话和数字通信对于预防抑郁的力度较低。”
Teo和他的同事对11,000名5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了评估,他们都参与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关于健康和退休问题的纵向研究。研究者调查了被试面对面、电话、书信(包括电邮)这三种社会交流的使用频率。在随后的两年,研究者接着追踪了患抑郁症的风险,调整了潜在的混合因素,包括健康状况、被试与家人的亲密度以及早期抑郁症患病经历。
研究者发现,几乎不进行面对面社交的人,两年后患抑郁症的概率差不多是正常情况下的两倍。根据研究报告,电话交流和书信、电邮联系频率的高低,对预防抑郁几乎没有作用。
因为各人的经历和性格并不相同,所以,预防抑郁也要因人而异。但,最主要的是要走出,千万不要老呆在家中而自得其乐。到人多的地方去,并学习一些新知识新事物新东西来充实自己,多交流多活动。也可以学跳广场舞和交谊舞什么的,尽量的让自己快活起来,就能抑制和推迟抑郁的发生!
我身体不好,得了抑郁症还得照顾两个老人,一个失能一个失智,我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生活非常艰难。估计家里经济也不是很好,不然不会这么问。可以到当地的社保去问问,都会有社会补助的。街道,居委都问问,先把2个老人能帮助下,应该希望蛮大的。你自己应该社会也有援助的部分的,多问问,会有出路的,人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多了。不要一个人瞎想,自己先把自己囚禁了,我们国家还是有部门有人会提供帮助的。
感谢邀请,看到你的遭遇深表同情,您的抑郁症和这些因素都有关系,但目前我的建议还是希望您先解决自己目前的疾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家庭能够正常运转,不知道您是在什么样的地区,如果看抑郁症不方便,你可以私信我,我来帮你选择药物,希望你能尽快好起来。
您身体不好,我想是不是还存在一些躯体疾病,之前接触过很多病人患上抑郁症的原因都是因为自身躯体疾病迁延不愈导致思想负担或者经济负担过重,进而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我想对于躯体疾病您一定不能轻视,如果是慢性疾病,还是要尽早规范化治疗,以免病情延误;抑郁障碍我可以帮助到您,无论是多严重的抑郁症状,希望您能够按照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虽然初期可能会有不适的感觉,但这一方面是药物的正常反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患上抑郁障碍所带来的躯体不适感影响所致。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可以改善您的症状,两种方法相结合,应该能够让您尽快走出抑郁的困境。
看到你的困境,我还有一些建议供您参考,对于失能和失智的病人可以进行残疾鉴定,按照国家规定精神残疾或者智力残疾的病人是可以获得国家的补贴或者免费医疗救助的,还可以去所在社区申请贫困救助;除了这些您建议您还可以到当地的民政部门申请其他救助,比如您已经诊断为抑郁症,这属于重性的精神障碍,而两位老人只能由您来照顾,那根据目前的状况应该得到国家的救助才是,而且您的抑郁障碍可以申请慢性疾病,可以获得国家每月的经济补偿来购买药物,这可以解决您治疗疾病的困境。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予您帮助,感谢关注。
首先要积极治疗自己的抑郁症,药物加上自己的心里调节,争取早日解决自己的问题,毕竟千均重担压在你身上。
两个老人,一个失能一个失智,纯粹废了,要很好的赡养和服侍已经很难了,就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好这件事也会力不从心。
你必须寻求帮助,包括兄弟姐妹、配偶、子女,如果你是独身一人,真的很伤心很无奈了。我个人认为现在不会发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你可以找老人单位、户籍所在地居委,实在不行找当地民政局协调,相信总会有人伸出援手,解决你的实际困难,毕竟我们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有着共同的血脉,……
愿天下的老人老有所养。
老年人患抑郁症怎么办
经常出门接触阳光,接触绿色植物,这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助于培养老年人抑郁症患者的兴趣,缓解抑郁症。定期锻炼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幸福感,放松患者的精神,提高患者的精力,缓解和预防抑郁,多交朋友。
抑郁症的人带孩子会怎么样
这样的人带出来的孩子也正常不到哪儿去,他连最亲的人情绪都不稳定,近朱者赤,所以我想孩子也会受牵连,无形当中孩子也变得郁郁寡欢,还有一种可能抑郁症的人不是经常喜欢跳楼寻短见,我想她一气之下,把气撒孩子身上怎么办,打孩子怎么办。很担忧。自己还是病态,就安心养病,不要做别的事情了。可以多去外面看看风景,去去人多的地方。
不要把抑郁症当成一种可怕的病。这种病如同感冒发烧一样,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只是自己没有发觉罢了。带孩子其实没什么大的问题,自己积极定时吃药参加体育锻炼就过去了。只有一点期望,身边的人不要太在意或者给予太多关照。
感谢邀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建议有抑郁症的母亲带孩子。
抑郁症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天因素,婴儿出生的时候先天情感敏锐的人容易会有抑郁特质
二,遗传因素,家族内家庭成员有抑郁症的,尤其是父母双方,容易得抑郁症。
三,家庭因素,这个方面会比较多一点
1,儿童陷入困境时,家庭成员的视而不见
2,忌讳表达哀伤的家庭氛围
3,家庭主流道德将哀伤及其他形式的自我安慰看做自私自利,孩子将培养出内疚感,使其习惯隐藏自己的脆弱,认同严厉的父母对自己自身柔弱产生憎恶。
4,父母过度严厉,情感上会导致儿童产生被遗弃的感受,从而形成抑郁倾向
四,社会压力
五,生理因素,比如产后抑郁,就是怀孕期间孕酮激素过高而孕后孕酮激素急剧下降而导致的。
不建议带孩子,得了抑郁症的,我觉得就是累不够,饿不够,送去咱们农村,让他那些抑郁的心情不用讲话头低着早上四点进大棚插苗,在大棚里40多度的高温,跟咱们一样,插到晚上六点回家,看见个蛋清饼都高兴了飞起,才去煮饭,累了半死不活,到床就睡,还抑郁,多大的抑郁在劳动强度劳动下,还有多少精力抑郁,只有累!我也抑郁过,随时就想着自杀,被我小舅整回村子里搬玉米,背着几个大粑粑和水去地里,早上八点搬到下午六点,手臂疼,累了哭都哭不出来,回来舅母一碗腌菜汤加老腊肉连吃两碗,我舅舅问我给绝食呢?我还是抑郁着赶紧上床全身疼啊,不一会睡着了,不用安眠药了。第二天,凌晨四点,舅母叫我起来,说大棚里要收菜,因为大棚气温高所以早上去早点,可以多收菜,跟着去了,我不说话,抑郁焦虑还在伴随着我,我就想着死在大棚里更好,到了中午十二点,热得半死,不停喝水,看着别人收菜自己也不好停下来,硬着头皮跟着舅母干到五点回家,还要等着现煮饭,在家的时候我绝食,抗拒各种食物,和家人发脾气,暴躁易怒,现在从大棚回来的我乖得很,碗柜里找了卤腐开水泡饭头大的一碗……一个月之后,我拿了大棚里的工钱,回家,帮我妈拖地,洗衣服,做饭……我知道,农民收入太苦了,农村人有几个抑郁的!就是苦不够,累不够!
您好!
这个问题首先咱们从患者和孩子两个角度来思考,让您自己来看到底何不合适。
首先,站在患者角度考虑。
之前我回答过什么是抑郁症的问题。重度抑郁症就不说了,轻度抑郁症只是通过情绪低落、不合群、离群、躯体不适、食欲不振及睡眠障碍来表现的。当孩子不哭不闹的时候,患者在本来的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但是当孩子哭闹的时候,会使患者在本来就缺乏耐心,情绪低落的状态上加重他的心理负担。一方面,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另一方面也会增加负面事件发生的概率。当然,如果患者情绪稳定,自己感觉良好,就没问题。而且孩子那么可爱,对你的抑郁症治疗是有好处的。
其次,站在孩子的角度。
孩子的成长,不仅包括生理上的,还包含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婴儿及少年期,父母的情绪稳定,乐观快乐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心里,小孩子都是特别敏感的,这样会使孩子感觉不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归属,会特别没有安全感,这种情况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吧!
抑郁症的人最好不要带孩子,这是一个治疗抑郁症的医生的建议!
你要先明白,单独带一个孩子对于抑郁症患者意味着什么
我的观点是基于日常的工作经验以及抑郁症的症状特点得出的。抑郁症患者首先是精力减退,特别容易疲劳的,单独照顾一个孩子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会给抑郁患者造成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再者说,抑郁症患者本身还会有思维迟缓,注意力集中困难等问题,这样的条件照顾一名孩子也是显然不适合的,小孩子一眼都离不开人,不细致入微,无微不至的照顾很容易出现纰漏,给孩子造成实质性伤害。
还有我们不能忽视的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知道,抑郁症患者看世界的角度多是悲观、绝望的,整个人往往存在着明显的负面情绪,而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会直接受到抚养人,尤其是母亲的影响,不管这种影响是好的还是坏的。其中,幼年时期造成的不利影响,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还可能成为今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经常说,童年负性事件是很多精神障碍的主要致病因素。
有一种本不愿提及的最极端情况:抑郁症患者在带小孩子的时候如果突然产生难以抑制的自杀想法,往往因为担心自己自杀后留年幼的孩子在苦难的世界而产生极端的扩大自杀,这在最近的新闻中也时有发生,经常看到。所以,为了孩子一定要慎重,不要增加孩子可能面对的风险。
关于抑郁症患者与孩子的问题几点建议
抑郁症患者本身是病人,不适合照顾孩子,所以最好寻找能够替代的解决办法,实在无法替代也应该时刻观察患者,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疲劳和烦躁表现,应该立即让患者休息,恢复精力,避免烦躁情绪加重。
最近很多网友在网上提问生在一个抑郁症家庭,一个精神病家庭怎么办?有什么解决办法?其实造成他们消极或患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患病家属的童年陪伴问题和可能的遗传倾向性。既然遗传倾向性是我们无法左右和改变的,那我们就应该尽量避免患病孩子的童年陪伴中出现过多的负面情绪,这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处理好这样的情况。
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我会帮助你解答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及时的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抑郁症不适合带孩子,他(她)会不时有一些轻生的念头,恐殃及孩子。另外抑郁症往往都伴随着强迫症,他(她)们在桥上、阳台上、水边等危险地带会不由自主产生怪异的念头,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国内已经有过类似报道。(“悟空问答”邀!)
谢谢关注邀请。
关于抑郁症,很多人知之甚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调查,目前世界上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我国的卫生组织相关资料也显示,目前中国20%的人存在抑郁症状,7%的人患有重度抑郁症,已严重困扰到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我国职业人群抑郁状态不断上升已达50%以上;在一些有自杀倾向的人群中有70%患有忧郁症。
抑郁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心灵“感冒”。一般自我评价过低的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比如,总觉自己不如他人,不完美、或不幸遭遇人生巨变或打击、个性内向社交不活跃等人群。
抑郁后,人会出现一些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不想说话、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无力、有负罪感等情绪认知障碍。身体会出现睡眠障碍、乏力、心慌、食欲减退等症状。
轻度患者一般通过运动、旅行、倾诉、音乐、书写等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症状慢慢会好转。另外,抑郁虽说是一种心灵“感冒”,但具有隐蔽性。所以中度和重度患者,必须到正规的医院接受专业的系统治疗,亲朋好友多配合营造安抚的环境,才能逐渐好转。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患有抑郁症的人不建议带孩子。若是轻度患者,最好通过多方自我调节好转后再考虑带孩子。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家人得了抑郁症,该怎样跟他们相处?怎样防治老年人抑郁
你需要提供无条件的关心和支持,给他希望和爱。症状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另外,遇到难治性的抑郁症,家属们往往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也要引起重视。
我抑郁症有多严重,本来性恪多活泼,有特喜欢人多热闹,从有了抑总有时抑郁症,一切都变了,不合群,不在喜欢人多的地方,只喜欢一个傻傻的发吊,喜欢安静,这都是抑郁症最轻的表现,最重的还自残,有时回忆过去真的像在梦里,最难过的那段总算过去了,我有时都不敢想,以后别想抑郁症,越想越抑郁,别提抑郁好不好?
您好
第一个问题:如果明确是抑郁症首先需要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情绪逐渐改善。家人在患者发病初期更多的是陪伴、理解,待药物起作用患者情绪逐渐改善后可以多鼓励。
第二个问题:子女对老人多些耐心,培养老人一一些爱好,身体允许适度运动。
如有更多疑惑可私聊,不一定会及时回复,望谅解!
说话沟通时要避免负面语言,多关心,多陪伴。老人抑郁一般是因为对自己身体健康不满和给儿女增加负担的内疚引起的,让老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引导一些兴趣爱好,鼓励老人出门和朋友们沟通。
我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家属,陪伴的过程非常不容易。从我个人经历来看,陪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刚确诊后,当然最好是去专科医院,三甲医院最好去两家以上。陪伴者做好安抚自已和患者的情绪,尽快接受现状,遵照医生的要求,该吃药就吃药。刚开始患者有一个心理接受过程,情绪非常不稳定,特别要注意患者的自杀念头和行为,温和,耐心,不要劝患者"沒事,过几天就好了""这有啥么"。坚持让患者吃药,做患者爱吃的饭菜。
第二阶段:情绪有所稳定,患者脸上有了笑容,开心了一些,坚持定期去医院和屹药,和患者回忆高兴的事,带领患者在小范围活动,从家里开始,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给患者一些简单的家务,如端个菜,烧点开水, 慢慢来。在后期和患者商量,有条件的增加心理疏导,如心理咨询,社工帮助。
第三阶段巩固期,药物逐步减量,强化心理疏导。最好陪伴者学习一些心理知识,陪伴者保持好心态,坚信会治愈。
坚持,坚持,再坚持!
作为抑郁症患者的家人,若能在互动中尽量保持理解,接纳,陪伴,倾听,基本可与他们和谐相处。
具体建议如下:
1.面对抑郁症患者,我们要保持平稳的心态,尽快提高对抑郁症的了解和认识。
2.倾听和陪伴是家人或朋友能给予患者的最好的支持方式。因身心倍受困扰,对方精力及体力不足,注意力时常涣散,无法持续交谈,对其起伏不定的状态应给予理解。聆听他们心声,畅聊开心的往事,展望治愈后美好的生活。
3.对他们不批评,不指责,鼓励患者积极治疗,提升信心。若发现他们的情绪极度消沉,有轻生想法,应及时与其家人取得联系的同时,鼓励和陪同其就医问诊。
4.可适度陪伴患者外出活动,散步或低强度运动,以及适当的文娱活动均可,但要考虑患者体力与精力的耐受度。适度引导,不要勉强,更不能强迫他们做不喜欢的事情。
母亲卧床十年,一家人都心身憔悴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抑郁怎么办
请个保姆,外加子女辅助,你的母亲定能安度晚年,你们的精神也得以恢复。我的老母亲70岁以后生活就需人照顾,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离不开人照顾。我们多年都请有保姆侍候母亲,再加上我们几兄妹轮流照顾,老母亲于九十二岁仙逝。
母亲卧床你能坚持十年照顾待侯,实属不易,此乃大孝之人,说实话时间一长任何人也受不了,况且你己待侯十年,真难想象是怎么熬过来的,难得,建议你僱个保姆专职待侯老太太,也缓解一下你们的精神压力,可否,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前几年,可以抱着坐轮椅,精神狂躁,打人骂人,不给换衣服,再多的钱请不到保姆愿意辅助照顾。何况没钱经济能力不行。近三年,肌肉萎缩瘦的皮包骨床上躺着,身体褥疮,翻身上药,吃喝拉啥的。不经历的永远想象不到,一家人全部没有生活质量。每月服药3千以上,家人8年左右不买一件衣服,都是为了仅仅应对温饱线。心情每天都是阴天。…………这些年怎么煎熬,多么心酸,很无奈的生活着
一般来说,老年人卧床熬不过十年。老人家卧床十年还健在,很不容易。我母亲卧床百日去世(我在头条有篇《母亲卧床百日散记》有兴趣可看)。
我母亲在世时常说:“老一辈的古语,百日床头无孝子。”她还说,“老一辈的古语,养孩子怕养不活,养老人怕养不死。”
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而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文自觉,而非人的自然属性。一般来说,爱只向下传递,父母爱孩子,孩子长大成人身为父母后,会爱他们的孩子,如此代代相传。儿女孝敬父母,不是自然天性,而是需要人的良知和道德教育。
你的母亲卧床十年,搞得你们全家焦头烂额,可以理解,即便心生厌倦,也很常见。
我给你讲两个我看到的场景,或许对你有启发。那天在小区广场,碰上两位中年妇女聊天。推着轮椅的那位跟老同事抱怨说:“你看我妈都瘫了两年了,可把我累死了。你不知道,可难伺候了。这不给她找了个保姆,就她那点退休金,还不够……唉,别提了,我的生活全毁了。”
那位同事就劝她说,“是啊,得了这种病就是挺折磨人的。有的还骂人,有的还把大便到处乱抹。你记得咱厂里那个传达吗?瘫了床上九年了,可把家人累坏了。”
这位推着轮椅的听了后,惊讶地大声问,“啊,九年了还没死?”
这声“九年了还没死”的声音也太大了。也不怕被坐在轮椅里的妈听见。也许她觉得太意外了,太不符合她的期望了。
我还看到了另外一个场景。在街心花园里,有位中年男人推着轮椅,里面坐着位老太太。这位中年男人不时停下来,俯下身子跟老太太很亲热地说话。我很好奇,就走近想听听他在说些什么。原来是在跟她妈说路边是些什么花。那个场面很温暖,很感人。
照顾父母,确实需要付出很多。当你厌倦的时候,想想当初你坐童车的时候,父母是怎么精心关爱你的,也许你的心情就会好一些。
深深理解,说个具体办法送养老院吧,出钱让一家人放轻松一点。不是不孝,是用钱来分担一部分,一家人确实太煎熬了。送去养老院亲人轮流过去探望,让其他人休养生息,如果身心俱疲得不到休息恢复,身体会出状况的。人的精神和体力长期处于紧绷劳碌状态,会受不了的,活着只剩下苦熬,对病人对自己都是折磨,所以就算付出经济只要条件允许能用钱解决的就花钱,做到让钱为人服务,人得到了休养生息,精神状态也恢复了,才能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天天遭罪一样折磨的自己无精打采,心如死灰,看不见希望更谈不上高兴和开心。
送养老院吧。我小孩奶奶就是被她爷爷送到养老院的。老两口都是老大学生。原来在家请保姆,要帮忙,老头累的受不了了,就张罗送养老院了。老头老太太在养老院又待三年多。你们也找找看,送到养老院,人家各自专业,设施也专业的。对老人也好,对大家也是解放。久守床前无孝子。
这是正常表现。
家有病人,谁心里会舒服,愁苦,郁闷,摆脱不了。
可以这么看,有病咱伺候,吃药打针没问题。能不能割裂开来,把这当成生活,就像上班一样,因为治不好,自己也尽力了。情感上担忧病人,到情感上也有自己的生活,还高兴高兴,不然活的好累。估计很难做到,周围许多人豆愁眉苦脸的。
晚上好!父母卧床后最好还是儿女陪护。我娘卧床五年多了,我们哥仨人照顾,住在我弟弟家,我近期在家陪护了一年,我娘目前老年痴呆症,不认识人,这时候我们儿女更应该尽心尽责了。老人正是需要儿女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