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食堂有多少种菜品
清华的食堂让人像是身处自助餐厅一样,菜肴的种类琳琅满目,有糖醋排骨、东坡肉、土豆牛肉、蒜蓉大虾、爆炒羊肉、剁椒鱼头等,光菜品就有几千种,世界各地的学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
一般素菜1-3元,荤菜3-4元不等,汤和小米粥是免费提供的,十块钱就足以让清华学子大饱口福。并且食堂打菜的阿姨从来不会“手抖”,每次都能舀满满一大盘。
每年春天,食堂还会推出各种精致的应季菜,包括淮扬红糖米糕、凉拌八爪鱼、鲜蚕豆炒虾仁、油炸小黄鱼等。
还有一些特色面食,陕西油泼面、岐山臊子面、牛肉拉面、重庆小面、新疆炒拉条子、日式拉面等,味道正宗、量大实惠,一碗价格5-10元不等,所有食材质量安全都有保证,学生们吃得更放心。
除了美式快餐、日本料理、韩式烤肉外,还有东南亚的特色菜肴。冬阴功汤、曼谷咖喱鸡、泰式酸菜鱼、越南炒米粉等,其中最贵的咖喱虾9.5元,泰式虾片2元,只需不到30元就可以吃遍新马泰的美食。
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怎么样
即使是普通大学毕业后能留校任教,在多数人眼中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美差,何况是留清华任教。对一般的家庭来说,这也算光宗耀祖了。
留校任教自然有好处:工作稳定、工作环境好、有社会地位、受人尊敬,如果你再是一位科研爱好者,那留校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清华有国内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足够的经费、优秀的学生,舆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是做科学研究最好的地方。
但留校任教未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留清华任教,意味着你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北京的房价,除非你愿意一辈子屈尊于教职工宿舍。
能够留校任教,意味着你一定是位优秀的学子,这样的你若去企业,可能能拿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高的待遇,但留校任教,特别是刚工作的前几年,你只能拿着微薄的待遇对抗北京的经济压力。这种对比,你是否愿意承受?
如果你还有一部分经济压力来自家庭,留校真的需要一定的勇气。
总的来说,如果你没有特殊的压力,留校任教是个不错的选择。
留校任教,其实是一件非常不错的差事。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任教是在浪费青春,浪费时光。但是还有一些人把留校任教当做一种好的工作,毕竟留校任教,这说明学校老师对你的认可,你有资格有能力来完成这项任务,来做这项工作。
在清华大学留校任教,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修养,还能为今后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多的机遇。想必这一点你比我更清楚吧。
在清华大学留校任教,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如果在那里干个几年,不仅人脉超广,而且自身实力也大大提高。真的是一举双得呀!即便是今后不在那里当教师,如果你在应聘中写了这段经历,那么相信招聘的企业也是相当看重你的。从某个角度来讲,你比其他人上位要轻松多了。
所以说你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不要轻易撒手。
谢谢邀请!
那可是清华呀!
不要说留校任教,就单单做为学生考入清华,能够在全国顶尖牛校读书,本身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值得一生骄傲的巅峰时刻,那种感觉,虽说不是中了状元,也足以告慰四方!
牛校毕业,还能直接留牛校任教,这可绝非常人!可以说,个人生涯的发展,简直可以用“从胜利走向胜利”来形容!所有这些,不要说做到,我这局外人想想都跟着激动!
应该说,在过去清华本土博士留校任教的,是大有人在的。不过近些年,重点院校普遍的提高了教师招录的门槛。通常都是非海外名校的博士不招,而且还普遍要求要在业界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看来,留校任教的难度也是很大的。
高校这么做,也是基于两点:
一、现在是买方市场,高校的职位奇货可居,特别是在北京,更是如此,他们有资本去挑挑拣拣;
二、高校普遍不招本校博士留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学术界也存在一个避免近亲繁殖的问题,因为这是很不利于学术发展的。那么避免近亲繁殖的直接做法,就是需要不断的输入新鲜的外来血液。
这样看来,其实真就是清华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也并非易事。当然,如果真有机会,还是要抓住的,想想吧,如果今天留清华了,明天去哪里,都将是一路高歌,也不枉此生!
就分析这么多,希望对题主在选择上有帮助。
你是这里的两清或者三清吗?不是问了有意思吗?如果是你必须在研究生毕业以后出国,再国外有很高的学术建树,回国去清华应聘。清华每年或者不定期发布招贤纳士通知。2016年我就碰见一个在美国学习将近十年的一个博士应聘并且和他交流了一下。他说应聘面试还可以。不过在没有见到他。在这里祝福他吧!
孩子在清华数学系读大一,假期回家后一从房间出来就跟我说“我太菜了”,我该怎么办
让他立刻转系,转到金融或者计算机之类的,否则长期压抑容易得抑郁症。
我在国内外都一直读比较好的大学,所以知道好大学里不算优秀的学生的心态。能考到清华以及国内其他985,智商和勤奋程度都可以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把佼佼者们集中在一起,不是那么聪明的可能真就是垫底了(此处已经不考虑勤奋的因素了,因为没有不勤奋的)。而对于一贯优秀一贯俯视别人的“前优秀者”而言,这种一下子不优秀的失落感是巨大的,尤其在数学这种极其靠天分的学科上,如果大一菜,很可能就会一直菜到大四,如果你家儿子内心足够坚韧,那就让他坚持被同学按在地上摩擦四年,出来也能去个好研究生院或者找个好工作,如果内心不够坚韧,还是立刻转系,否则无论是挂科还是抑郁都不是题主愿意承担的。
我在美国的一个室友以前也是国内最好学校最好专业的,本硕阶段常年第一,到了美国藤校博士项目之后发现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再加上生活的种种不适,有段时间天天在屋子里哭,半夜一边往国内打电话一边哭,后来她妈妈来陪了她一段时间才慢慢缓过来。所以,如果实在不行,那就转系或者出国,真没必要在数学系和一群那么有天分的人死磕——学纯数学学到最后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发展,何必呢。
在中国,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学的,别说上清华了,你孩子是非常非常优秀的啦!要恭喜你啊!
你孩子能考上清华,他在他原来学校肯定算是佳佳者,数一数二的,而读清华大学的大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尖子生,佳佳者,即所谓的强中自有强中手,自然也就有比他更优秀的人,他说他太菜了,是正常不过的事了。
一开始就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其实是好事,接下来的日子,鼓励他努力提升自己,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的!
这种情况很正常,孩子肯与家长说,是件好事,因为孩子压力够大,家长知道后可做些工作,以免刚进清华的"学霸"走向另一极端,一般讲,名校学生,因学习问题走极端的,有且不在少数。
被视为"天之骄子"的清华学子,为何会有:我太菜了之说?细想想十分正常。在外人看来,能进入清华的,必是学霸中的学霸,人中龙凤。就高考或竞赛成绩言,的确是这样。记得伟人说过:有人群的地方,都可分为左中右。哪有学生的地方,学习成绩必有上中下,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的高考成绩,是靠考出来的。进清华的学生,高考成绩必然高之又高,问题是这成绩是怎样取得的?有三种可能:1、天赋极高。2、有天赋加热爱,所以会钻研。3、勤奋、勤奋、再勤奋!先说第三种,我一学生考上北大后,给我信,讲到班里有一老大哥,以上北大为目标,高考四次,上了三年高复班,最近以数理化三门,几乎满分考上北大,学生惊呼:与这样同学为伍,自己完了。我告诉他:不可能!因为他的优势是高考,而不是学习。果然一年后,此老大哥学得很苦,却落在后面。
我一学生,在北外高翻学院当老师。一次浙大英语学院院长,与我谈起两学生,分两年考上北外高翻,前一年的很优秀,后一年的很一般,不知如何混进去的。学生拜年,我问起此事,学生告之:前一学生很糟糕,后一学生很有灵气。说明什么?英语本科生,在读硕学习高翻时,本科的成绩,并不是高翻的依据,或重要依据。这如高考成绩,与之清华的教学与学习,不是一样吗?
所以客观评价孩子的学习能力,要有动态的,水涨船高的思维形式,不可沾沾自喜于考上名校,考上清北,就功德圆满,万事大吉。而应当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
不用担心,能上清华数学系的都是高考理科中各省的前几十名了。裸分考进清华的,和数学竞赛进的,数学肯定不是一个等级的,竞赛生进的,大多在单科上是学神级别,他们从初三到高三这期间就是不断的刷题提高,大学数学也一定学过许多了。单科厉害不等于GPA也靠前的!
能考上清华的都是优秀中最优秀的,既使不像中学里那么突出,也一样是优秀的。
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突破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量变到质变,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惊喜的。
人生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有些人早慧,有些人晚熟,没有可比性。像俞敏洪,在北大的时候非常普通,比他有才华的同学比比皆是,但三十年以后,他是北大的杰出校友。
相信自己,不要有杂念,未来一定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每年高考看清北,上了清北找不着北。同那些竞赛生比,简直就是学渣了。清北就存在歧视,保送生看不起高考生,有时你体会到智商的差异了。我初中在级是学霸级了,全级十个班就几个考上省级名校,数理化都满分,谁知一进校,就感觉自己与别人有差距了,那个最后上清华的学习时间都没我一半,怎么努力都追不上别人,这是智商,先天的。自己上不了清北,也上了重点。自己努力,找对方法,也会不错的!
清北生的确挺让人恶心的!
大的方面说,国家指望不上,基本在国外就职,在国外安家乐业。
小的方面说,小家(特别是父母)也是基本指望不上,自尊或自卑的严重,精致的自私自利严重,不像个正常人!
真是于国于家无望!